姓名:路兰琪
专业:食品质量与安全
录取院校:武汉轻工大学
一、军旅淬炼:在汗水中重塑自我
2019年踏入大学校园时,我未曾想到自己会与军营结缘。2022年,我毅然选择参军入伍,两年的军旅生涯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。从清晨五点半的紧急集合,到野外生存训练中啃压缩干粮、挖掩体;从打靶场上屏息瞄准的专注,到战术演练中摸爬滚打的坚持,每一滴汗水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“坚韧”二字的含义。军队教会我的不仅是打草、投弹等技能,更是刻进骨子里的纪律意识——内务必须棱角分明,任务执行不容丝毫懈怠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“真正的成长,往往始于走出舒适区的那一刻。”

二、重返校园:从“掉队者”到“追赶者”
2024年退役复学时,我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。同学们已在备战考研冲刺,而我却连专业课教材都尚未补齐。实验室里陌生的仪器、同学口中陌生的学术名词,让我一度陷入焦虑。但军旅生涯锻造的韧性让我迅速调整心态:“战场上没有时间哭泣,只有立即行动!”我主动联系19级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,虚心请教备考规划;放弃数学科目以规避短板,集中火力攻克两门专业课;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图书馆,用迷彩水壶和战术背包替代了曾经的化妆品与时尚单品。

三、备考长征:用战术思维攻克知识堡垒
英语攻坚战:单词是“弹药库”。我坚持用红宝书和不背单词APP每日攻克50个新词,睡前用军队养成的复盘习惯重温错题本。阅读真题被我当作“敌情分析”,逐句拆解长难句,颉斌斌老师的技巧课成了我的“作战参谋”。
政治阵地战:九月启动政治复习时,我像布置战术一样制定计划。陆寓丰老师的技巧班是“战略指南”,肖四肖八则是“终极演习”,每道错题都被标注为“需攻克的据点”。
专业课持久战:四本专业书如同四座高地。我采用“车轮背诵法”:先梳理知识框架构建“防御工事”,再以课后题为“火力点”反复轰炸记忆盲区。每天15道选择题训练,让我在考场上如条件反射般快速作答。
为保持战斗力,我将军营的体能训练融入备考——每天绕操场跑两圈,既是放松神经,也时刻提醒自己:“身体与意志,必须双在线!”

四、心路破茧:从孤军奋战到携手同行
备考初期,我常觉得自己像单兵作战的侦察兵。但军队教会我的团队精神逐渐苏醒:母亲每日的鼓励短信是“后方补给”,研友分享的笔记是“情报支援”,导师的耐心指导则是“精准空投”。当我熬夜整理的专业课重点被全班传阅时,我忽然懂得:真正的强者不是独自攀峰,而是成为照亮他人的火炬。

五、未来征途:以郑工精神守护“舌尖安全”
如今,手握武汉轻工大学录取通知书,我更加清晰自己的使命。选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,不仅因为这是我的本科方向,更源于军队培养的责任感——从前线战士到食品安全研究者,守护的始终是人民的生命安全。研究生阶段,我计划深入参与农产品检测技术研究,将部队的严谨作风融入实验数据分析,用“零误差”标准要求每一个实验步骤。正如母校“修德 敏学 笃行 拓新”的郑工校训所倡导:知识当为民生服务,科研须向实处扎根。

致未来的自己:
迷彩服上的汗渍早已洗净,但军魂永驻心间;图书馆的灯光终会熄灭,但求索永不终止。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食品安全的卫士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。愿我在学术道路上,始终带着军人的血性、学者的执着,在平凡领域书写不平凡的担当!